“双高计划”引导育训结合、德技并修

发布者:双高建设工作发布时间:2019-04-23浏览次数:260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研读“双高计划”谋篇,可以看到“双高计划”的实施,不仅是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之举,也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关键行动。

  首先,育训结合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

  “双高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并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一总体目标,体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双高计划”的战略意义,“双高计划”不仅要使若干所高职学校和一批专业体现中国特色并达到世界水平,其重大意义更在于探索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方案,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使我国成为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和国际技术技能创新高地。

  “双高计划”将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作为重要任务,这将有效完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育人与培训有机结合的经验,体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学历证书是对学生完成规定学习任务所颁发的文凭,强调的是学校的育人和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有利于逐步养成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学习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解决和处理的能力,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使之一生都能受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与职场就业活动紧密相关,强调的是直接从事某一职业和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面对科技快速变化和技能淘汰更新的挑战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1+X证书制度是育训结合模式的关键举措,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的落地,有助于高水平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中国高职教育3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育人与培训一体化的“育训结合”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直接就业技能,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得非认知技能,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自信、沟通交流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凸显了1+1>2的效果。

  其次,德技并修是体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特征。

  实施“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第一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强调“中国特色”,是“双高计划”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发展立足国情、教情、省情、校情,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德与修技并举、立德树人与服务经济社会并重,形成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特征。

  “双高计划”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这是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要求。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技能世界中,职业教育面临重大挑战,一个挑战是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无孔不入,渗透到每一个领域;另一个挑战来自中国社会传统和现实唯文凭、唯升学的评价取向,而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又往往存在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等问题,既要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德技并修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就要求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教学安排要更重视学生的体验和获得感,要围绕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在2019年中国高职质量年报的编写中,专门设置了“学生反馈表”,反映学生的在校体验,引导学校更加关注教书育人,把育德、修技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仅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还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性。

  再其次,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对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换言之,如果不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就难以成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类型教育。实践证明,专业特色不鲜明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同小异的职业教育,难以受到社会的欢迎,难以适应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就要体现其类型教育的特点,而强化这个特点,必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落实育训结合、德技并修,要求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工学结合育人水平。“双高计划”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方面站位更高,提出了“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质推进协同育人”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重视传统学校教育体系难以面向市场的缺陷,鼓励和支持市场优秀力量进入专业教学改革和推广领域,把产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关键要求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和大纲等教学资源中,全面提高教学资源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增强学校服务贡献力。在此基础上,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更要积极打造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工匠之师,提高专业教师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以及吸收产业先进技术元素的动力,用高水平的“双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围绕育训结合、德技并修,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评价和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职业教育是“五唯”评价的受害者,正是因为社会上“五唯”的顽瘴痼疾,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认可度和配套政策,使职业教育难以走出困境。这次“职教20条”对完善职业院校设置标准提出了大改革的要求,这就是按照产教融合的“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来完善职业院校设置标准,推动职业教育走出“自娱自乐”的“围城”。“双高计划”在项目遴选上提出“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明确“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予以倾斜支持”,就是要按照“三个对接”来判断类型教育的特色是不是鲜明,实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是不是明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为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认识是不是落地,使教书育人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活动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成为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典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 马树超 上海市教科院职教与成教研究所综合改革研究室主任 郭文富)